用戶名: 密碼: 驗證碼:

【東亞】韓國科學家利用光子晶體結構讓發(fā)光二極管更亮

摘要:韓國科學家利用激光全息技術(holography)的制作工藝,在氮化鎵(GaN)為主要材料的發(fā)光二極管(LED)組件上,刻蝕出二維光子晶體(Photonic Crystal),將輸出功率提高了兩倍以上


韓國科學家利用激光全息技術(holography)的制作工藝,在氮化鎵(GaN)為主要材料的發(fā)光二極管(LED)組件上,刻蝕出二維光子晶體(Photonic Crystal),將輸出功率提高了兩倍以上。研究人員指出,相比之前使用電子束光刻法(Electron-beam lithography)的制作方式,這項研究工作的最大進步是全息技術(Holography)可提供大面積制造,因此適合大量生產。

傳統(tǒng)的發(fā)光二極管受限于全反射(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)及和橫向導波(lateral waveguiding)的現象,發(fā)出的光無法有效傳遞出組件,而有一大部份是浪費掉的。藉由將光子晶體結構整合進入組件的構造中,發(fā)光二極管的制造商便有機會去操控光子的行為,并改善光的輸出。

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以波長350納米的He-Cd離子激光器為光源,透過雙光束全息術(two-beam holography),在LED晶圓上制作出正方晶格的光子晶體圖樣,圖形的周期分別為300、500及700納米。研究團隊發(fā)現,晶格周期為500納米的樣品表現最佳,能提取出的光為傳統(tǒng)平面發(fā)光二極管的2.1倍。首爾大學的Heonsu Jeon指出,這項技術唯一的問題是操作電壓的微幅提升,但他們有信心在未來解決。

目前計算機仿真專家正忙于為發(fā)光波長約400納米的光子晶體發(fā)光二極管(PC-LED),找出最佳化的結構。Jeon等人的下一步則是評估此組件商業(yè)化的可行性。

Jeon表示,在發(fā)光二極管組件中加上光子晶體結構,并不會讓發(fā)光二極管的制造成本明顯增加。未來,激光全息術的制作方式甚至可能被相位光罩(phase mask)所取代,以配合大量生產的條件。


(a) 光子晶體結構的SEM圖(b) PC-LED結構示意圖(來源: 韓國首爾大學)

內容來自:本站原創(chuàng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kctar.com//Site/CN/News/2005/12/01/20051201105320765625.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
關鍵字: 韓國科學
文章標題:【東亞】韓國科學家利用光子晶體結構讓發(fā)光二極管更亮
【加入收藏夾】  【推薦給好友】 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訊石光通訊咨詢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光通訊咨詢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※我們誠邀媒體同行合作! 聯(lián)系方式:訊石光通訊咨詢網新聞中心 電話:0755-82960080-188   debison

相關新聞

暫無相關新聞